修丕勋的个人介绍

全佑的义子、吴鉴泉的师兄、义兄王茂斋在全佑去逝后,在北京一边经营“同盛福”企业,一边与吴鉴泉十年如一日地研修太极真谛。练就了炉火纯青的太极功夫,创造了式正招圆、轻松自如、连绵不断、松静自然、不纵不跳的太极新派。定名为吴式太极拳后,与吴鉴泉一起在北京体育研究社教授吴式太极拳。王茂斋炉火纯青的太极功夫,以轻著称,其挥掌能让人在10步以内晃一晃、晃两晃、晃三晃而不倒,人就晃一晃、晃两晃、晃三晃而不倒。全身无处不发人。发人说要让人跌出10步或20步,就半步不多半步不少。其巧其准,无人堪比。北京市市长,警察局长等人,皆拜其为师学习太极拳。大军阀吴佩孚也是徒弟之一。故以梢绝之拳艺名冠京华。国民党政府曾拟任命其为中央国术馆长。1918年,王茂斋回莱州老家,物色优秀人才,传授吴式太极拳。家人推荐修丕勋。修丕勋学了三年尹振八卦掌,功有小成,方圆数里少有对手。开始不服太极拳,说:“摸鱼的样儿能打人?”要与王茂斋比试比试。修丕勋正值青春壮年;1.8米的个头,宽宽的肩膀。而此时王茂斋已近花甲。修丕勋一个撩掌,王茂斋、抬手粘住,仅此一触,修丕勋晃晃荡蔼跌出十几步,浑身招数化为乌有。修丕勋不解,再来一次,一出招仍被粘住,只这被粘的一触,又身不由己腾腾腾跌出十几步,浑身无力可用,无招可使。修丕勋听过多种多样关于武术名家的故事,没一个像王茂斋这样神,佩服的五体投地,立即拜王茂斋为师。

修丕勋随王茂斋到北京学拳,一学就是八年。一般徒弟五年出徒,修因练了三年八卦拳,需卸掉八卦掌的硬劲,故又多学了三年。功达懂劲后,又下过一番苦功,达到“挨着何处何处化,不用心思就能拿;挨着何处何处打,不用心思就能发”的高级功夫境界。

修丕勋出徒那年,北京有两名从外国学西洋拳击的回国青年,听说王茂斋太极功夫厉害,想比试比试,就以学拳的名义找机会试拳。王茂斋事忙,不能单教他俩,让修丕勋教。二人手里有钱,说不急于学拳,雇车拉着修丕勋游北京西山。西山上有一块地方很平坦,二人见无别人,想二打一让修丕勋尝尝西洋拳的厉害。其中一人说:“修老师,给我们领领拳吧。”修说:“好啊,请进招吧。”那青年一拳向修丕勋胸部打来,修丕勋只一抬手,那青年跌出一丈开外。另一青年一拳打来,修又一抬手,这个青年也跌出一丈多远。二人起来后心服口服地说:太极拳太神了,修老师功夫太神了。

此后不久,有两位韩国富商到北京避暑。二人久慕王茂斋大名,请王茂斋到宾馆教他们太极拳。王茂斋让修丕勋教。高丽富商用当时名为“金铜鼓”大富豪的轿车接修丕勋。头天没让修教,第二天让教了两个式子。第三天吃完了早餐,俩韩国人请出一个“高丽跤王”,要与修丕勋比试比试。“高丽跤王”身高马大,膀阔腰圆。其时,修丕勋没与摔跤的交过手,他让“跤王”先动手。”高丽跤王”一把抓住修丕勋右手腕,一个大摔背欲摔修丕勋。修丕勋手被抓住的一瞬间,身随其力一上身,右小臂在其用肩抵住欲摔的当口,在其肩头一发力,“韩国跤王”猛地抢地摔倒,半边脸、肩膀、胳膊被摔破了皮,血糊糊的。“高丽跤王”没敢再比,狼狈而走。

修丕勋身怀绝技回到莱州,听师傅安排在村里开馆授徒,传授吴式太极拳。得其真传者其子修占,弟子战波等。

修丕勋大师的儿子修占,字魁一,生于1947年5月,自小随父亲学习吴式太极拳,经修丕勋大师言传亲授,得其精华,继承和保持了一代宗师王茂斋的原始风格。功夫精纯而深厚,与人推手时从不让人难堪,访者对其德武无不叹服。对父传的太极十三刀、麻眉刀、太极剑、太极枪、太极棍,太极大枪等器械更是勤奋练习无私传授,为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修占现为莱州市政协委员,莱州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莱州市振武馆馆长,烟台市十大拳师,吴式太极拳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父亲修丕勋先生年事已高,他老人家晚年收的徒弟很多是由修占代替父亲教的,父亲离世后修占开始正式收徒亲授吴式太极拳。作为吴式太极拳的传人,修占致力于吴式太极拳的传播。始终立足传统,把自己的所学所悟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下一代。他认为要弘扬传统武术,首先不能保守,修德修心毫不保留的传给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