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令牌中的“雨渐耳”字样合体字,是什么意思?

雨渐耳?三字的合体为?聻?[ji?n],古人将鬼死后的状态称之为?聻?,是一种比鬼更可怕的存在,所以道教才会将它写在令牌上以达驱鬼辟邪之目的。道教是中国自产宗教,其起源是?方仙道?,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不过道教的正式创立是在东汉时期,后来在经过南北朝时期的发展之后逐渐趋于完善。道教信仰中所涉及到的神祗数量十分繁多,其中排名比较靠前的是?三清?、?玉帝?以及?四御?。

这其中的?四御?其实就是指代在玉帝身侧辅佐的天帝,他们中有一位紫薇大帝便是掌管?聻?令牌效用的道教神祗。所以道教中所使用的写有?聻?字样的令牌其实名为?紫薇讳?。关于?紫薇讳?的来源其实有很多种说法,不过绝大部分人都认为它与唐朝时期的?厌鬼?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唐朝时期一本名为《宣室志》的书籍中曾提及:?李道士曰:?当令制鬼,无如渐耳。?时朝士乃书?渐耳?于门。?从这个记载中可以看出唐朝时期的百姓便有在门上书写?渐耳?二字用于驱邪的风俗习惯。除此之外,唐朝时期另外一位名为段成式的志怪作者也曾在自己的著作《酉阳杂俎》中提到当时的百姓会在门上?画虎头、书聻字?,借用鬼神之名来消除疟疠。

在唐朝形成这样的风俗习惯之后,宋朝时期的金韩道昭在一本名为《五音集韵》的书籍中归纳总结到:?人死作鬼,人见惧之;鬼死作聻,鬼见怕之。?也就是说,在古人眼里?聻?其实是一种比鬼更可怕的存在,也正是因为如此它才能够驱退一切鬼怪邪祟,保佑平安。因着?聻?的这一作用,?紫薇讳?在古代是道教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令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