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一到七回的题目和解释?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灵根育孕对心性修持,提示即将出场的人物来历非凡、不是俗物,与一般人等不可同日而语。但这却仅是其先天优势,用一“源”字表此乃璞玉,尚需雕琢、磨练。倘若经得日后修持心性方可成其大道。
第二回 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悟彻"二字照应前回“修持”一说,而“断魔”与其说是孙悟空艺成归来打败占山妖魔,不如说是他在菩提祖师那里领悟了大道真谛,消除了天生魔性,清静自我元神,为日后皈依佛门护送唐僧西行埋下伏笔。
第三回 四海千山/皆拱伏 九幽十类/尽除名:
这一回目更像是一副对子,对仗工整(让我想起“东鸟西飞,遍地凤凰难落脚;南麟北走,满山禽兽尽低头”一联,呵呵~)。仅从回目即可看出,此时的悟空多么英雄豪放、威风四溢、不可一世。“四海千山、九幽十类”足见范围之广、“皆拱扶、尽除名”可现影响之深。
第四回 官封弼马/心/何足 名注齐天/意/未宁 :
前三回回目点出了悟空来历非凡、神通广大、绝非池中之物,因此天庭想以小小弼马温来拴住他是不可能的,他要得是“名注齐天”。“心何足”,如果有标点的话此处应加“?”号,反问句。用反问的语气强调猴王心比天高,不甘人下的气势。紧接着以“意未宁”一说暗示这以后的日子将不再逍遥安稳,而会是惊天动地。
第五回 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这回目中使用了"乱"、"偷"、"反"等字眼,更把孙悟空说成是“怪”来与“诸神”对比。表面上看是站在天庭正统的角度,来贬低和批判他的行为,实际上我更倾向于把这理解成是作者运用了反比的手法赞扬了孙悟空自由率性、敢作敢为的精神,表达了对自由随意生活的向往。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这一回仅从回目中即知孙悟空这下子不得了啦,闯下了弥天大祸。这是天庭有史以来绝无仅有的一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天庭的这种作法不知道跟强盗土匪些有什么区别?)不仅出动了前回所书的“诸天神佛”,还惊动了不问世事的观音菩萨前来亲自询问,还推荐二郎神前来助阵。一个“降”字,将两人难解难分、惊天动地的大战尽现眼前。这里也暗示孙悟空棋逢对手陷于苦战,不再像之前那样一枝独秀,不把众神将放在眼里了。(虽然其后被擒,但也是太上老君放冷枪,暗算孙悟空)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
这一回的回目紧接上一回,说出了孙悟空被降后的结果--投入八卦炉用三味真火烧炼。(其实,在入八卦炉前已经经历了刀砍、火烧、雷劈等酷刑)但孙悟空倔强的心并不曾屈服,即使忍受了四十九天焚烧,仍然没有磨灭要与天宫分庭抗礼的雄心。一个“逃”字,表现出悟空坚韧、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此时,天庭可说无计可施了。无奈之下,只有请出老BOSS--如来,施计将其压于五行山下。一个“定”字,说明这不是简单的镇压,而是要让孙悟空从心里潜移默化、泯灭往日斗志、消除希望、从而服从于上界管教。(这种方法很是残忍,比起前面那些刑法来说更加可怕。官场黑暗、仕途阴险由此可见一斑)
西游记前面七回,为我们活脱出一个天真率性、毫无心机、敢作敢为、自由洒脱的猴王形象,作者通过对孙悟空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其实这不也是我们现在所想要追求的生活吗?所以,在开篇七回里的孙悟空,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那个孙悟空。而在此之后,作者终于屈服于当时权贵,让如此目空一切不受拘束的孙悟空最终“放下屠刀”,虔诚保护唐僧而“修成正果”。虽然其后也有悟空降妖除魔的篇章,但却没有了当初大闹天宫、来去三界的那种洒脱,那种豪情万丈、淋漓尽致的痛快了。